時間:2019-06-02 09:57 分類:經典語錄 作者:gardenia 咨詢大師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1956年生于詩人之家,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志投稿。1987年開始游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新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后自縊于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后不治身亡。
作品特點
童話階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創(chuàng)作的前期,整體風格明麗純凈,這個階段出現(xiàn)了兩個創(chuàng)作——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顧城在這個時期寫出了許多天才之作,他專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純凈而明媚的事物,輔以豐富奇崛的想象,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人神往、不可思議的藝術空間,也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理想的童話世界。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他此時的創(chuàng)作不是依靠社會經驗,而是依仗其對萬物的敏感和與生俱來的才華,當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詩中也流露出輕微的虛無和頹廢的情緒。
顧城早期的童話詩語言簡潔,具有孩童語言的特征,空靈純凈,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優(yōu)美,精細的藝術感覺將一切聲色光味都混合成一個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說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意象,顧城的詩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獨特的所指。這樣的詩歌意象的營造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同為藝術門類中的不同樣式,表演藝術中的意象營造有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顧城在詩歌的內容上,寫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童話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擬人態(tài);在寫作視角上是童年視角;而在在藝術風格上單純明麗出自一顆童心。顧城的詩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詩固然離紛紜復雜的社會人生的表象遠了一些,但他貼近的是安靜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這恰是詩的最為真實的,也是最好的狀態(tài)。顧城的詩言簡易讀,沒有意象、語言及形式上的障礙。顧城的詩歌一般句式十分簡短,語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見慣的詞語,文字純凈簡單。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中,詩人構建了一個清新流麗的童話世界,用詩人獨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現(xiàn)實世界給他的束縛,實現(xiàn)了在心靈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獨者》和《愛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顧城不僅在藝術世界中參悟婚姻和愛情的真諦,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為了心中的真愛不惜與世俗為敵,向道德開戰(zhàn)。
轉變時期
1983年到1986年屬于他創(chuàng)作的中期,這個時期的作品是詩人自我的探索和轉變的時期,褒貶不一。從這部分作品讀者能明顯感覺出與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差異與聯(lián)系,承前啟后,這個階段是詩人創(chuàng)作轉變的過渡期。這時期的作品依然保有濃郁的童話色彩,同時也有了更深的內涵,可能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在顧城身上發(fā)生的作用,使他不能繼續(xù)一成不變地作簡單的詩,不得不去處理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他不得不變。
夢幻階段
1987年之后是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后期。出國后的顧城幾乎停止了對自己詩歌的任何抄整工作,他也越來越感受到寫詩對他而言是一種最為基本的純自然的生命現(xiàn)象。他的詩會隨手寫在任何地方,舊報紙上,廢紙上都可以見到,他自己1992年在德國時說過:“我在島上寫得非常好,有時聞便能寫,總是有感覺的”,“但保留就有些無所謂了,也沒地方放”。他也曾說自己的詩十有八九都是“寫了就沒了”的。詩人自認為這個時期的作品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最有感的作品,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這段歲月里完全是處于“無我”的狀態(tài),完全獨立自己于時世之外,跟從的是夢、是思、是靈感,詩歌語言及其意象有一種破碎之美,從其表象上又好像回到了剛開始寫詩的狀態(tài),只是少年時他在建立童話世界,現(xiàn)在,他在建造一座更奇幻的夢幻城堡。然而,不論如何分期,童話之美,一直貫穿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這點是我們在閱讀和分析顧城作品的時候不能放棄的。即便是后來,他依然是以兒童的眼光在打量這個世界,只是那時他已經有了一個成人的身軀和沉重的心,他對童話之美的追求從來就沒有改變過,乃至于成年后還執(zhí)著于去一個小島上建立自己的烏托邦。
文學成就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80年代新詩潮運動的起點。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賦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1984年創(chuàng)作的《頌歌世界》底蘊反思,格調冷靜。顧城的《一代人》、《弧線》等詩歌成為朦朧詩論爭中被反復提及的“朦朧詩作”。
1987年到1993年寫出了唯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他的詩常以跳躍的短句,迷離的色彩、喃喃自語的獨白,營造一個遠離塵世的童話世界。
80年代初,這時顧城的自我也由對自然的依附轉向對文化的依附。寫作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紅衛(wèi)兵之墓》等具有較強的思辯色彩和社會意識的作品。顧城寫了很多獻給謝燁的詩。這些詩中有著超越現(xiàn)實圄地的異想,努力追求一個物外的、單純的、與世隔絕的世界。
人物評價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重要詩人,在當代文學史上敘述新詩潮的發(fā)展時,都把顧城與舒婷、北島相提并論。顧城作為一個“應運”而生的詩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詩潮的歷史進程,成為其中壯其聲勢的一員,還是其詩歌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詩學意義。顧城是個感覺至上的詩人。他用靈魂去感受,用心去觀察。顧城屬于那種用靈魂也為靈魂淺唱低吟的詩人,是純粹的性靈的寫作。他的詩歌安靜、舒緩、抑郁、沉著,又不缺少生氣和活力。顧城之死,成為文學史家的一塊心病。文學史并不是刑事判決書,文學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論事,探究詩人對于詩歌藝術的勞績。
一代人
顧 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賞析:
顧城的這首詩只有兩句,但是卻在當代詩歌史上具有相當重的份量,以其高度的歷史概括性*和辯證思維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烈的藝術力量。
這首詩準確地表達了一代人的感情歷程,閃射著強烈的時代色*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象征動亂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實,又指虛。我們“龍的傳人”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這是實指。黑色*又有-陰-暗、低沉、哀傷的情緒色*彩,這又有虛指的意義存在。文革十年,在一代人心中,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陰-影,留下了累累創(chuàng)傷,造成-陰-郁、苦悶和哀傷。有人說這一代是沉淪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沉淪也罷,迷惘也罷,是誰造成的呢?詩人明確地指出是“黑夜”,這就很準確地指出了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就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扭曲青年靈魂的邪惡力量。
盡管黑夜給青年一代帶來了災難,使他們沉淪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時時候,他們仍未失掉對光明的向往。他們不但是沉淪和迷惘的一代,更是奮起的一代,覺醒的一代!詩人的這種認識和概括閃動著辯證思維的光彩。
與其詛咒這一代的沉淪和迷惘,不如去詛咒“黑夜”。如果只看到這一代的“黑色*眼睛” 而看不到他們眼睛中對光明的渴求的閃光,那該是多么不公正?。《潭痰膬删湓?,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歷程,表達出對黑暗政治的否定、對光明的向往與追求。
這首詩有力地證明了詩是精粹的藝術。它的思想內容的高度凝煉和藝術表現(xiàn)上的高度提純,使它具有小說、散文等文體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詩不在長而在精,詩人們,把詩寫得更短些、更精些吧!
冬日的溫情
在冬天的樹上
落著一只大鴉
黑得象接近黎明的夜
因而發(fā)出光亮
它的眼睛在交替使用
后面是無聲的晴空
一種溫情
一種溫情中擴展的壓抑
迫使我走開
去踩實松松的荒土
在稀少的影子里
難道沒有許多蝌蚪
游著,偵察著綠珊瑚
賞析:
冬天的樹上,落著一只眼睛很亮的黑烏鴉。這個瞬間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意緒、情思,全被詩人用印象派畫家的筆觸凝固。這是一個包含著時間因素的特定空間,其中流動著“接近黎明的夜”,也流動著一種漸漸萌生并擴展開來膨脹開來的“溫情”。詩人從來沒感受到這種溫情,以至于覺得承受不了,感到有些 “壓抑”。這種由于內心沖動造成的情感壓力,迫使“我”想去做些什么。土地荒廢得太久了,必須“踩實”它,讓它生長出新的生命。呵,新的生命已經出現(xiàn)了, “我”在“稀少”的影子里似乎看到“許多蝌蚪/游著,偵察著綠珊瑚”。多么純凈!多么透明!多么富有生趣!令人想起齊白石老人的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
詩人已走進他編寫的童話世界中,與那些活潑的小蝌蚪融為一體,去尋找生活海洋中的“綠珊瑚”,并用“綠珊瑚”般的柔情去溫暖人們的心。
純銀一般的詩句所展示的,不僅是詩人靜思的剎那間心頭涌起的難以抑制的溫情,也是新舊交替時代人們的典型心態(tài)。
小 巷
小巷
又彎又長
我用一把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賞析:
被歷史拋入黑暗中的一代青年,一旦站在陽光下,自然會有一種恍恍惚惚的感覺,這種迷惘,這種失落感,在北島的詩中表現(xiàn)為“沿著鴿子的哨音/我尋找著你”(《迷途》),在舒婷的詩中表現(xiàn)為“隔著永恒的距離/他們悵然相望”(《船》),在梁小斌的詩中表現(xiàn)為“我的鑰匙丟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顧城沒有嘆息,也沒有去尋找鑰匙,而是拿起鑰匙尋找自己的房間,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小巷”是“又彎又長”的,“墻”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shù)拇鷥r,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抒情主人公是堅定的,那個“我”在頑強地敲著,邊走邊敲。
詩人只選擇了幾個簡單意象:“小巷”、“鑰匙”、“墻”,構成了一個象征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畫面中那個敲墻的主人公,并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不,也包括中年、老年。這個世界上的許許多多人不是終生都在尋找嗎?
弧線
顧城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賞析:
這首詩從內容來說是簡單的,從寓意上來說能從多方面理解和把握。
詩中的四個意象都構成弧線:鳥兒在疾風中劃成弧線,少年撿幣彎成弧線,葡萄藤延伸成弧線,海浪退縮弓成弧線。詩人在這里告訴我們的是:生活、自然、社會充滿了“弧線”,抑或是優(yōu)美的弧線,抑或是曲折的“弧線”。
顧城用他透明的歌聲,把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單純化了。我們讀到了純潔,讀到了幻想,讀到了天真與幼稚,讀到了“一片天空/一片屬于天空的羽毛與樹葉/一個淡綠的夜晚和蘋果”。也讀到了一點點疑惑,一點小小的煩惱。因此,面對“弧線”,我們盡可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尋找爛漫的美,醉人的美,而不要駐足于疑惑和煩惱上。目標總不能一下就達到,愛情弓過折磨更為甜美,真理要通過時間之河才能在彼岸獲得。這里面許許多多扭纏在一起的“弧線”值得我們去咀嚼。
愿我們的目光也是美麗的弧線。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一九八零年六月
賞析:
《遠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詩,它的美就隱含在抽象的線條之中。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卻一直看著“你”。“你”和“我”是什么關系,絲毫沒有交代,只寫了“我”對“你”的主觀心理感受。在 “我”的感覺中,“你看我時”,你仿佛和我相距“很遠”;“你看云時”,你仿佛和我離得“很近”。這是一種錯覺。造成錯覺的原因詩人隱去了,有意留下較大的空白,引誘讀者去想象,讀者的心理因素不同,這種想象圖景也會不盡相同。
“云”可能象征自然。“你”在看“云”時,大約流露出象《日出》中陳白露看空玻璃上霜花時那種童稚的天真和熱情,而當“你”回到現(xiàn)實中看“我”時,卻換成另一種冷漠的表情。所以,“我”覺得,“看云”時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本來面目的“你”,顯得很親近,如近在咫尺;而“看我”時的那個 “你”,顯得很陌生,有一種“隔”的感覺,如遠在天涯。強烈的感情因素迫使客觀物理距離變形,以適應和表達主觀心理感受的真實。錯覺是在審美的直覺思維中產生的。詩人在瞬間產生的錯覺中悟出一種深意: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詩不僅表達情感,也可傳達經驗,《遠和近》傳達的是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種經驗。
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怎么要這么貴,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是通過對生辰、姓名學,生肖,星座、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反復篩選,綜合平衡的過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詩詞起名、音形義、姓名心理學分析,適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
起名是一門手藝活。文學素養(yǎng)及功底,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jù)進行取名,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揚長避短,陰陽平衡,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而傳統(tǒng)周易命理、數(shù)理,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難以掌握。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shù)理的好名字,能夠讓人因名而貴、名揚天下。因此,起一個好名字,并不簡單,也并非投機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無可復制,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睘楹⒆尤∫谎琶⒁悦炙N訓勉之意,對其進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義。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結合國學、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雋永吉利的寓意,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學起名。用心起好名,好運伴一生。
陳清泓,陳大師,擅長寶寶起名、周易測名、命理咨詢等。酷愛易學數(shù)理、八字命理、佛、道學說,精研《三命匯通》、《淵海子平》、《滴天隨》等易學古籍,長于傳統(tǒng)國學文化,開創(chuàng)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已為數(shù)萬名客戶服務,均獲得一致好評。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中華易學》,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