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6 15:30 分類:嬰兒起名 作者:月三分 咨詢大師
很多家長都希望在豬年生一個福氣滿滿的豬寶寶,那么各位家長們知不知道怎樣給豬年男寶寶起名呢?下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豬年男寶寶名字大全以及一些起名方法,各位準爸爸媽媽們可以做個參考哦!
晨樂
晨樂一名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很陽光的感覺,其中晨字意指希望、活力、開朗、溫暖之義,那么在用于豬年男寶寶起名時表示朝氣蓬勃、積極樂觀,樂字最簡單明了的意思就是快樂,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樂樂長大。
朦朧
朦朧二字都是擁有“月”字部首的字,是豬年適合男寶寶的名字,雖然這個名字的本意是具有不清楚、模糊的意思,但是用于名字中反而多了一種意境美,畢竟文學上的朦朧是指一種美學境界,在姓氏搭配上感覺第二聲最好。
錚皓
錚字是帶有“金”字旁的字,是豬年起名宜用字,寓意著鐵骨錚錚,突顯出男子的魄力;皓字代表著光明之意,整體名字搭配寓意著陽剛、陽光;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名字。
鎮(zhèn)南
現(xiàn)在男孩起名用鎮(zhèn)字是現(xiàn)在非常時尚的起名字眼,因為韓國文化的流行,鎮(zhèn)字在韓國用作起名非常常見,比如演員樸海鎮(zhèn);而且鎮(zhèn)南這個名字的寓意代表著可靠、從容、朝氣、順利等意思,以此寓意男孩朝氣蓬勃、一帆風順、從容鎮(zhèn)定。
樺宏
樺字是指高大、正直、不朽的意思,寓指名垂青史、頂天立地;是一個突顯男兒氣概的用字;宏字本義是指廣大、廣博、宏偉,用作人名形容男孩子氣宇軒昂和恢宏大度的氣質。
1、采用三會字形為豬年男寶寶起名字
既然是給豬年男寶寶起名字,就要懂得豬年寶寶起名的用字,而傳統(tǒng)中“亥子丑”為三會北方水,所以用帶水的字起名,是寓意著遇水則發(fā),比如:
沐澤、渺邈、海宇、海波、涓潔
浩云、海星、滿心、洪朗、洪澤
2、采用金字旁的字為豬年男寶寶起名字
在十二生肖中,豬為亥豬,而亥為水,所以根據(jù)五行的相生相克的方法來看,金能生水,所以給豬年的寶寶起名用金字旁的字是有幫助的,金對屬豬之人有幫扶之意,會得到貴人的幫助。比如:
銳逸、鐘銘、銳意、舒明、鐘信
銘志、睿武、修筠、瑞星、睿澤
3、采用木字旁的字為豬年男寶寶起名字
因為木屬東方,東方卯兔,而月兔和亥卯未為三合,所以木字旁的字也代表著三合字,寓意著豬在樹下,也可獲得短暫歇息,不會太繁忙的意思。比如:
蘭梓、松云、霖槿、弘懿、健柏
國棟、榮軒、飛杰、柏霖、
01、鴻盛 關白 智明 圣琪 瑋嘉
02、韻辰 則川 安琪 嘉浩 羽鵑
03、昌淵 寒益 玉治 圣宇 景帆
04、圣琦 偉峰 慶曄 海士 幃民
05、瑋波 獲鴻 家駿 君軒 樺博
06、永彬 游達 凡寧 南熙 風寧
07、圣豪 韻濤 秀家 沛園 寒騰
08、昊璋 顯松 弘玉 素丹 凌興
09、天閔 銳疇 鼎震 豐鑠 嘉棋
10、鴻旭 鴻暉 澤毅 榮澤 通少
11、帆君 哲潮 雨宸 昊明 昂海
12、澤遠 俊浩 凱茂 俊毅 銘鴻
13、健勝 英士 旭彥 倫博 思桐
14、仁澤 蕓杰 瀚文 俊彥 裕遠
15、建榮 至誠 子寧 飛云 楠軍
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怎么要這么貴,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是通過對生辰、姓名學,生肖,星座、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反復篩選,綜合平衡的過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詩詞起名、音形義、姓名心理學分析,適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
起名是一門手藝活。文學素養(yǎng)及功底,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jù)進行取名,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揚長避短,陰陽平衡,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而傳統(tǒng)周易命理、數(shù)理,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難以掌握。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shù)理的好名字,能夠讓人因名而貴、名揚天下。因此,起一個好名字,并不簡單,也并非投機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無可復制,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睘楹⒆尤∫谎琶?,并以名字所蘊訓勉之意,對其進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義。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結合國學、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雋永吉利的寓意,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學起名。用心起好名,好運伴一生。
陳清泓,陳大師,擅長寶寶起名、周易測名、命理咨詢等。酷愛易學數(shù)理、八字命理、佛、道學說,精研《三命匯通》、《淵海子平》、《滴天隨》等易學古籍,長于傳統(tǒng)國學文化,開創(chuàng)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已為數(shù)萬名客戶服務,均獲得一致好評。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中華易學》,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