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1-04 10:24 分類:楚辭取名 作者:博君一笑 咨詢大師
過五行取名是父母給男孩取名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以此來彌補男孩命理中的不足,扭轉命中不好的趨勢,并給男孩帶去新的機遇。而給缺木男孩取名若只考慮五行未免過于深奧,也略顯單調,在此建議家長們用五行來結合取名界的“圣經(jīng)”楚辭來取男孩缺木的名字楚辭。
一、周言
《七諫》:“遭周文而舒志”
男孩若是兼具較高的情商和智商,即使沒有驚人的成就,未來絕對也差不到哪去,因為雙商高的男孩精明能干,能顧及到各方各面,既常說的為人周到。因此從楚辭中取“周”字搭配木屬性字“言”,將父母希望男孩成長為一個精明能干、言辭周密之人的愿望蘊含其中。
二、信吉
《涉江》:“懷信侘傺”
人無信不立,對生于21世紀的男孩而言,信用不僅是評價道德的標準,因為社會信用體系的日漸完善,若是失信于社會,將真的寸步難行。“信”字包含父母希望男孩做一個誠實守信之人的期盼,木屬性字“吉”則祝福男孩人生如順旅,逢兇也能化吉。
三、君欣
《東皇太一》:“君欣欣兮樂康”
木屬性字“君”的意思非常多,即可指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君王,也可指人格高尚的男子,即君子,除此之外還可作為敬稱,相當于“你”,是一個內涵豐富又極具氣場的字。“欣”有快樂之意,在男孩名“君欣”時“君”主要是代指男孩自己,祝福男孩一生快樂,無憂無慮。
四、東慈
《沉江》:“堯舜圣而慈仁兮”
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同時“東”在季節(jié)上代表的是春天,顏色是“青色”,所以“東”不僅是木屬性字,還有東方主木的說法。“慈”指仁慈,仁慈者能愛人,為他人和社會帶去溫暖,同時仁yw11.com慈的人也更懂得愛自己。所以從楚辭中取“慈”給男孩取名,是希望男孩愛人愛己。
1.確定順序
若是僅給男孩取木屬性名字或楚辭名字中的一種,就沒有確定順序的必要,但若要結合二者取名,則要先確定一個順序,即是從楚辭中去尋找木屬性字還是從木屬性字中尋找對應的楚辭詩篇,順序不同取名的過程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若不把順序確定下來很容易陷入混亂。
2.用帶“木”的字
楚辭中有很多與草木相關的詩句,如《湘夫人》中就有“洞庭波兮木葉下”,“木”就是木屬性字,用在缺木男孩名字中也不違和。如果覺得用“木”字太死板無聊,也可從木屬性字中選擇帶“木”偏旁的字,如此一來可供選擇的字數(shù)量更加可觀,可供發(fā)揮的空間也會增大。
3.從熟悉的詩中選擇
五行對很多家長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若是楚辭中的詩篇同樣陌生的話,取名會變得異常艱難不說,還很難取出令人滿意的適合缺木男孩的名字。所以家長取名時可選擇像《離騷》這類熟悉的詩篇,或者取名前先對詩篇進行研究,這樣取名時才更得心應手。
工誠、久云、谷浩、亓風、時竹
岑宇、博林、凱杉、信松、珵宜
宏冠、柯致、松逸、陽軍、淵桓
桐熙、相軒、望卿、國博、煜若
術遠、乾曜、浩堅、欣德、期文
海頌、言林、承君、谷風、信言
本初、玉宇、昊東、嘉竹、今軼
介宇、勻鐸、舒季、君歸、長卿
無苑、之棣、梧英、梓宜、茆柯
相關閱讀推薦:
很多人認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怎么要這么貴,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是通過對生辰、姓名學,生肖,星座、音形義等復雜的分析,反復篩選,綜合平衡的過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詩詞起名、音形義、姓名心理學分析,適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果!
起名是一門手藝活。文學素養(yǎng)及功底,決定名字的格調與意蘊;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學分析,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jù)進行取名,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揚長避短,陰陽平衡,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而傳統(tǒng)周易命理、數(shù)理,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難以掌握。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shù)理的好名字,能夠讓人因名而貴、名揚天下。因此,起一個好名字,并不簡單,也并非投機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無可復制,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睘楹⒆尤∫谎琶?,并以名字所蘊訓勉之意,對其進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義。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上,結合國學、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雋永吉利的寓意,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學起名。用心起好名,好運伴一生。
陳清泓,陳大師,擅長寶寶起名、周易測名、命理咨詢等??釔垡讓W數(shù)理、八字命理、佛、道學說,精研《三命匯通》、《淵海子平》、《滴天隨》等易學古籍,長于傳統(tǒng)國學文化,開創(chuàng)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已為數(shù)萬名客戶服務,均獲得一致好評。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中華易學》,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文化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