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31 20:45 分類:百家姓 作者:劉亞 咨詢大師
劉姓的來源即劉姓起源,這里是劉姓來源百科,為你詳盡的介紹劉姓的來源,劉姓的始祖,劉始的遷徒分布,劉姓的郡望堂號,劉姓字輩等相關(guān)劉姓所有知識。讓你對劉姓家族起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劉姓為中國主要姓氏之一,全國劉姓人口排名第四。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稱帝人數(shù)最多的姓氏。在中國古代有“劉天下,李半邊”說法,而在中國北方則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劉姓在韓國亦有分布。另外,根據(jù)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后裔。根據(jù)1977年中國史學(xué)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fā)表的一篇有關(guān)“姓”的論文上指出,劉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1 .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勛)之后,受封于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后裔因以為 劉姓書籍源于祁姓,傳說出自上古堯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劉國(前稱定州唐縣,今河北唐縣),屬于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是遠(yuǎn)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領(lǐng)袖,名放勛,他賢達(dá)善良,后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被尊為五帝之一。據(jù)傳說唐堯出身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因地名而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劉國(今河北唐縣),子孫遂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為劉氏,史稱劉氏正宗。 又一說劉姓始于劉累(部分留氏族譜作“留累”)?!蹲髠鳌氛压拍贻d:“陶唐既衰,其后有劉 累,學(xué)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准踪n之姓曰御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竹書紀(jì)年》云:“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 《竹書紀(jì)年》云:帝孔甲七年,劉累遷于魯陽。”
2. 源于晉國士氏: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后遷魯縣,至商代彭氏而為豕韋氏。商末國于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國君杜伯無罪被,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dān)任士師,其玄孫士會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縣),子孫遂以封邑范為姓,稱為范氏。士會嫡子范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fù)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后代。士會不僅是范氏、隨氏得姓始祖,也是劉氏的大顯祖。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說)“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 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道:“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會(即士會)之最盛也”。 鄭樵在《通志》二十六卷《氏族二》中說:“堯之后分為六,唐氏、杜氏、范氏、劉氏、 韋氏、祁氏,皆為著姓,豈堯之不泯歟”!
3.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賜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將劉邑(今河南偃師),封給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領(lǐng)地。至此,姬姓劉子國就正式地在東周王畿之內(nèi)建立起來了,劉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劉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劉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內(nèi)政外交長達(dá)一百多年。 《左傳》成公十一年:晉郤至與周爭鄇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
4. 源于投降漢朝的秦末齊國將領(lǐng)劉到:據(jù)史書記載,“平都孝侯劉到,平都。索隱縣名,屬東海。以齊將,高祖三年降,定齊,侯,千戶。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劉到元年。索隱故齊將。巳上孝惠時三人也“
劉姓來源的始祖
劉姓來源自漢朝以來多次建立政權(quán),其中西漢(15人)、東漢(14人)為大一統(tǒng)朝代。,史書公認(rèn)但未大一統(tǒng)的政權(quán)還有玄漢(1人)、劉宋(9人)、蜀漢(2人)、后漢(2人),其它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稱帝者有十六國漢國-前趙(稱帝5人)、胡夏(3人)、南漢(4人)、北漢(4人)、齊(1人)等。還有自立為天子者史書記載有19人(劉信、劉盆子、劉望、劉永、劉子輿、劉文伯、劉尼、劉芒蕩、劉顯、劉黎、宣、劉子勛、劉蠡升、劉沒鐸、劉苗王、劉元進(jìn)、劉武周、劉靜躬、(燕)劉守光)。 劉姓自漢以來受封王爵、自立為王者歷代大約有500多人(見詞條“劉氏諸侯國”) 劉姓自東周卿士劉康公開始,各朝及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行使丞相與副丞相職權(quán)的100多人。
1.劉累,堯之裔孫。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xué)豢龍、御龍于豢龍氏。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于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准着蓜⒗鄣酱损B(yǎng)龍,長達(dá)7年這久。因劉累養(yǎng)龍御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代行豕韋國君。
2.劉康公姬姓劉子國的第一任國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劉邑與王弟季子,王季子稱劉康公。
3.劉州鳩又稱作伶州鳩。東周景王時掌管音律的樂官,與老子同時期人物。《左傳》記載(伶州鳩所言):“六日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丁酉,獻(xiàn)太子之傅庾皮之子過,瑕辛,于市及: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即老子)。”《國語·周語》記載劉州鳩答周景王問律的一段話。
4.劉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漢(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故人亦稱沛 劉邦公。在消滅項羽完成國家一統(tǒng)后,(前202年)正月甲午,劉邦于氾水之陽即位,定都長安,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劉姓的來源之劉敬
5.劉敬 原名婁敬。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王朝完成統(tǒng)一后,打算定都洛陽。婁敬見了漢高祖,直言道:洛陽雖處天下之中,然“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經(jīng)濟(jì)殘破,民怨沸騰,定都于此,利小弊大;而關(guān)中一帶地腴民富,且被山帶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婁敬的建議得到張良的支持,劉邦最終決定建都長安。為表彰婁敬,賜姓“劉”,任命他做郎中,號“奉春君”。
劉姓的來源之劉恒
6.劉恒(生于前203年臘月十一(12月15日),是漢朝的第3個(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族,漢高祖劉邦第4子,漢惠帝劉盈弟,母薄姬,8歲被立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后死,齊王劉襄兄弟興兵伐呂,周勃、陳平見勢亦響應(yīng),夷滅呂氏一族,史稱“蕩滌諸呂”。功臣派畏齊王勢壯,貪代王勢孤,擁立24歲的劉恒即位。劉恒登基后竇漪房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成為皇后。劉恒個人躬行節(jié)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chuàng)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駕崩,在位23年,享年47歲。葬于霸陵。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7.劉啟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yè),與父親一起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姓的來源之劉徹
8、劉徹漢世宗孝武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zhàn)略 劉徹家、詩人、民族英雄。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太宗文帝劉恒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并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shù),首創(chuàng)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yè)輝煌。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葬于茂陵,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9.劉詢 (前91年-前49年)即漢宣帝,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詢,西漢第十位,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jù)的孫子,幼年時流落民間,于公元前74年被朝臣迎立為帝。去世后廟號為中宗,謚號孝宣。
10、劉向 (約前77—前6)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現(xiàn)在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jīng)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范五行》等書。
劉姓的來源之劉歆
11、劉歆(約前50-23[1]),字子駿,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宗正劉向之 劉歆子。劉歆在天文學(xué)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xiàn),他編制的《三統(tǒng)歷譜》被認(rèn)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并在當(dāng)時積極推行古文經(jīng)學(xué)。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xiàn)。
劉姓的來源之劉秀
12.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姓的來源之劉洪
13、劉洪 (約130-196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xué)家和數(shù)學(xué)家。據(jù)稱為算盤的發(fā)明人(或重要推廣者),因此民間稱其為算圣。
劉姓的來源之劉協(xié)
14.劉協(xié) 漢獻(xiàn)帝劉協(xié)(181年-234年9月19日),字伯和,東漢最后一位,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 劉秀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劉協(xié)被封為山陽公,封地為山陽公國,共歷四任山陽公,309年山陽公國滅亡。漢獻(xiàn)帝的玄孫劉阿知,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海外開拓者
劉姓的來源之劉備
15.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后得諸葛亮輔佐,取得荊州與西蜀。公元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后伐東吳時失敗,病死,在位3年。
劉姓的來源之劉禪
16.劉禪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末代,223年—263年在位。蜀漢亡后被封為安樂公,封地為安樂公國,共歷二任安樂公,西晉末年公國滅亡后,成漢李雄以劉禪的曾孫劉玄為安樂公,繼任劉禪的爵位。
劉姓的來源之劉徽
17.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shù)學(xué)家。漢菑鄉(xiāng)侯后裔,山東淄博淄川人[1]。三國魏景元四年(263年)注《九章算術(shù)》(九卷)[2],后撰《重差》,作為《九章算術(shù)注》的第十卷。劉徽于公元263年撰寫《九章算術(shù)注》,在《九章算術(shù)》后面寫了一篇1800余字的注記,這篇注記就是數(shù)學(xué)史上著名的“割圓術(shù)”。唐初以后,《重差》更名為《海島算經(jīng)》。此外劉徽還著有《魯史欹器圖》,《九章重差圖》,唐代失傳。
劉姓的來源之劉伶
18.劉伶,西晉沛國(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tǒng)“ 禮法”表示蔑視。
劉姓的來源之劉琨
19.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lǐng)。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20.劉淵(?-310.8.29),匈奴屠各部人。即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后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21.慶 (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xué)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xiàn)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于世。
以上為完整的劉姓的來源介紹,我們這里有劉姓起名 劉姓名字大全 劉氏家譜 的信息,各地劉氏族譜大全:希望通過以上信息使您對王姓起源有了一個全面的認(rèn)識和了解。
國學(xué)周易世家傳承人、中國頂尖祖?zhèn)髅韺W(xué)專家、中國十大杰出 命名策劃師、著名易學(xué)咨詢師??陕?lián)系作者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很多人認(rèn)為起一個名字只是三個字而已,怎么要這么貴,起一個名字花這么多錢值不值?起一個吉祥好名字不是簡單的給你三個字,是通過對生辰、姓名學(xué),生肖,星座、音形義等復(fù)雜的分析,反復(fù)篩選,綜合平衡的過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詩詞起名、音形義、姓名心理學(xué)分析,適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體含義解釋,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頁,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為讓您收到一份滿意的結(jié)果!
起名是一門手藝活。文學(xué)素養(yǎng)及功底,決定名字的格調(diào)與意蘊;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學(xué)分析,助益孩子的運勢與福分。周易起名是通過寶寶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jù)進(jìn)行取名,同時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藝術(shù),揚長避短,陰陽平衡,從而起到輔助人生運勢的作用。而傳統(tǒng)周易命理、數(shù)理,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難以掌握。一個真正符合命理數(shù)理的好名字,能夠讓人因名而貴、名揚天下。因此,起一個好名字,并不簡單,也并非投機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無可復(fù)制,只屬于一個特定的人。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為孩子取一雅名,并以名字所蘊訓(xùn)勉之意,對其進(jìn)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義。我致力于在音形義俱佳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國學(xué)、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賦予名字更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更雋永吉利的寓意,給予名主更好的激勵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學(xué)起名。用心起好名,好運伴一生。
陳清泓,陳大師,擅長寶寶起名、周易測名、命理咨詢等??釔垡讓W(xué)數(shù)理、八字命理、佛、道學(xué)說,精研《三命匯通》、《淵海子平》、《滴天隨》等易學(xué)古籍,長于傳統(tǒng)國學(xué)文化,開創(chuàng)一套以象法為主的命名體系,已為數(shù)萬名客戶服務(wù),均獲得一致好評。曾有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中華易學(xué)》,多次受邀參加北京易學(xué)文化研討會。